保管办法
新收油菜籽保管的四大办法,如遇阴雨气候不能出晒,采纳以下4种救急办法,以防霉变。
拌盐法
将盐拌入新收成的菜籽中能够降低水分,按捺酶的活动,使脂肪不易分化。每100克油菜籽里拌1克食盐,能在5—6天内维持它贮藏的稳定性,出油率仍能坚持本来的95%。
密闭法
菜籽脱下今后,立即用塑料薄膜密闭,形成了天然缺氧。用这种办法处理高水分的菜籽,虽然质量稍有降低,可是能够使菜籽在7—10天内不生芽、不发热、不霉烂,能赢得时刻,待机出晒。
摊晾法
将菜籽铺在暴晒用具上,放在通风的地方。摊菜籽时,既要薄,又要匀,而且每隔1小时翻动1次。
烘干法
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烘干机烘干。但通入的热风温度不能超过80—85℃,不然,就会影响菜籽质量。
栽培散布
油菜籽中国分为冬油菜(9月底栽培,5月底收成)和春油菜(4月底栽培,9月底收成)两大产区。冬油菜面积和产值均占90%以上,首要会集于长江流域,春油菜会集于东北和西北区域,以内蒙古海拉尔区域最为会集。
依据资本状况、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,国家农业部将长江流域油菜优势区划分为上、中、下流三个区,并在其间挑选优先开展区域或县市。其首要条件是:油菜栽培会集度高,播种面积占冬种作物的比重分为上游区占30%以上、中游区占40%以上、下流区占35%以上;区内和周边区域有带动能力较强的加工龙头企业。
(1)长江上游优势区:该区包含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。气候温文湿润,相对湿度大,云雾和阴雨日多,冬天无酷寒,利于秋播油菜成长。加之温、光、水、热条件优胜,油菜成长水平较高,耕作制度以两熟制为主。该区2005/2006年栽培油菜1678千公顷 ,油菜籽产值307万吨,面积、产值别离占长江流域的27%、27%。
四川省向来有食用菜籽油的传统,因此油菜栽培面积很广,全省除了甘孜、阿坝、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攀枝花市以外,一切的地市都有油菜栽培,首要散布在德阳、绵阳、眉山、遂宁、内江等地市。
(2)长江中游优势区:该区包含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和河南信阳区域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光照充足,热量丰厚,雨水充分,适宜油菜成长。首要耕作制度:北部以两熟制为主,南部以三熟制为主。该区2005/2006年栽培油菜3702千公顷,油菜籽产值639万吨,面积、产值别离占长江流域的59%和 56%,是长江流域油菜面积最大、散布最会集的产区。
湖北油菜栽培面积和产值都是全国第一位,栽培区域在江汉平原、鄂东区域,首要在荆州、荆门、襄樊、宜昌、孝感、黄冈、黄石区域。安徽菜籽首要栽培会集在六安、合肥、滁州、巢湖、芜湖、安庆、宣城等地,基本上是在淮河以南及沿长江一带。湖南菜籽栽培区域会集在洞庭湖平原,首要是常德、益阳、岳阳区域。
(3)长江下流区域:该区包含江苏、浙江、上海。归于亚热带气候,雨水充分,日照丰厚,光温水资本十分合适油菜成长。其首要不利因素是地下水位较高,易形成渍害。土地劳力资本紧张,生产成本高。其耕作制度以两熟制为主。该区2005/2006年栽培油菜88.8万公顷,油菜籽产值204万吨,面积、产值别离占长江流域的14%和18%,是长江流域菜籽单产水平最高的产区。苏、浙、沪地处长江三角洲,交通便当,港口买卖活泼,油脂加工企业规模大,带动能力强。
江苏菜籽栽培区域首要会集在长江以北,包含盐城、扬州、泰州、南通、南京等丘陵区域。浙江菜籽栽培首要会集在两个区域:一是浙北的杭(州)嘉(兴)湖(州)区域,二是浙南的衢州-金华区域,两区域菜籽产值约占浙江总产值的85%。浙江菜籽栽培面积和产值都大幅降低,特别是杭嘉湖区域因为工业快速开展,削减起伏更大。
(4)沿江区域因为气候、土壤的不同,油菜每年的收割时刻不尽相同。长江上游区域要早于中游区域约15天左右,中游区域比下流区域要早20天左右。长江下流区域正常年景在5月底6月初开端收割。通常情况下,长江上游区域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买卖完毕的时刻是4—6月,约90天时刻。长江中游区域的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买卖完毕的时刻是5—6月,约60天时刻。长江下流区域的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买卖完毕的时刻是7—8月初,约30天完毕。